“在协议项勾选同意并开通服务后,平台在没有提示的状况下为我开通了一个新的银行账户,还附加了每月两元的短信收费。我认为平台侵犯了我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还可能违反了《反垄断法》,影响更多人的合法权益。”近日,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麻豆研二学生程创在某在线平台购买服务时遇到了自动开卡收费的“糟心事”,她准备以此为选题参与学院的“小城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用专业知识维护合法权益。
自2016年起,苏大王健法学院与地方政府、媒体、律协、律所等单位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公益诉讼实践,在鼓励专业课教师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教学互动和法律案例分析的同时,支持学生以自然人的身份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或行政主体提起诉讼,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律解决方案供给者”。
“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能在假期短期参与法院、律所等单位的实习,几乎不能跟进一个完整的案件,实践效果不理想。”苏大王健法学院副院长程雪阳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在“德法兼修”的基础上有锤炼实务、提升法律实践能力的机会,“小城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应运而生。“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调研确定选题,学院根据选题申报情况遴选10-15个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主要目的、真实可诉的诉讼案件立项。”参赛案件遴选结束后,学院会为各参赛团队配备由学院教师和合作律所律师组成的导师组,全程跟进诉讼实践。
“连续两年沉浸法学课本的我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个‘走近’诉讼实践的机会。”本科就读于苏大王健法学院,后保研本院的学生吴佳祺说,大叁时,针对苏州轨道交通卡余额有关规定造成的乘车限制,她和团队的小伙伴历时一年半,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诉讼过程。“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但对苏州地铁1.5亿人次的年均客流量来说,这可是涉及万千公众利益的大事。”吴佳祺说,诉讼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立案、等待,由于对本地区影响较大,案件被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审,最后在苏州中院开庭,调解成功。这次诉讼实践机会,让她在亲身体验法律诉讼全过程的同时,也对法律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马上面临就业,我想从事法律实践工作,用专业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像吴佳祺这样通过公益诉讼比赛实地体验“象牙塔”外法律交锋的学子,在苏大王健法学院并不鲜见。几年来,学院学生提起的“中国知网案”“爱奇艺案”“苏州轨道交通案”等均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主要目的,在省内乃至全国引发广泛关注。“爱奇艺案”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列入“2019年度全省十大典型案例”,“中国知网案”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列入“2019年度全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遴选为典型案例,用以指导全国相关案件的审判。“这些公益诉讼实践不但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还有效纠正了服务经营者利用垄断地位侵犯消费者财产权益的现象,推动了法治的进步。”苏大王健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吴俊说。
“一个法学院学生没有实务经验,就很难发现法律现有制度的缺漏,亦很难形成综合运用法律的思维。”执业律师郑长虹从2018年起作为指导律师参与“小城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她认为,诉讼就像解数学题,学生所学的法学理论如何作为解题“公式”与具体案例相结合,需要不断锤炼诉讼思维与技巧。“在参赛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上法庭,看着他们从强作镇定到从容自信,我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实践模式带给法学人才的积极影响。”郑长虹说,公益诉讼项目作为法学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为国内法学实践教学开拓了新思路。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报》2021年5月26日第2版。
原题为《苏大王健法学院: 真案真做锻造实践型法学人才》
作者:阿妮尔(《江苏教育报》见习记者)